目 录
SAUSAGE 2025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目 录
第3章 基本约定与应用范围
第4章 软件运行环境
第5章 操作界面
5.0.1 构件属性
5.0.2 单元属性
5.0.3 模型图形
5.0.4 后处理云图
5.0.5 解锁模型
5.0.6 图元捕捉功能
5.0.7 图元显示功能
5.0.8 楼层显示
5.0.9 显示设置
5.0.10 图形标注功能
5.0.11 视图设置
5.0.12 后处理设置
5.0.13 图例设置
第6章 建立模型
6.0.14 导入SATWE
6.0.15 导入PMSAP
6.0.16 导入MIDAS
6.0.17 导入ETABS
6.0.18 导入SAP2000
6.0.19 导入YJK
6.0.20 模型组装
6.0.21 导出ABAQUS
6.0.22 全楼参数
6.0.23 轴网
6.0.24 编辑
6.0.25 基本
6.0.26 材料
6.0.27 构件
6.0.28 模型优化
6.0.29 隔墙
6.0.30 组件
6.0.31 选取
6.0.32 搜索
6.0.33 构件属性修改
6.0.34 其它属性修改
6.0.35 初始缺陷
6.0.36 边界条件
6.0.37 刚度系数
6.0.38 点
6.0.39 梁、柱、斜撑
6.0.40 板
6.0.41 墙
6.0.42 边缘构件
6.0.43 虚梁、连梁纵筋
6.0.44 减隔震构件
第7章 荷载
7.0.45 点荷载
7.0.46 梁荷载
7.0.47 柱荷载
7.0.48 斜撑荷载
7.0.49 板荷载
7.0.50 墙荷载
7.0.51 导荷方式
7.0.52 线
7.0.53 面
第8章 分析
8.0.54 求解设备
8.0.55 构件组
8.0.56 施工阶段
8.0.57 输出设置
8.0.58 阻尼位置
8.0.59 性能评价
8.0.60 分析参数
8.0.61 检查模型
8.0.62 生成网格
8.0.63 修改网格
8.0.64 网格质量
8.0.65 步长优化
8.0.66 一键初始分析
8.0.67 线性屈曲
8.0.68 选择地震动
8.0.69 地震波分析工具
8.0.70 动力非线性分析
8.0.71 一致激励分析
8.0.72 多点激励分析
8.0.73 实时模态分析
8.0.74 静力推覆分析
第9章 初始结果
9.0.75 重力变形
9.0.76 支座反力
9.0.77 构件内力
9.0.78 初始模态
9.0.79 初始周期
9.0.80 最大频率模态
9.0.81 最大频率
9.0.82 屈曲模态
9.0.83 屈曲特征值
9.0.84 缺陷显示
9.0.85 缺陷编辑
第10章 动力结果
10.0.86 重新统计
10.0.87 工况包络
10.0.88 层间位移
10.0.89 自定义层间位移
10.0.90 楼层加速度
10.0.91 层间剪力
10.0.92 倾覆力矩
10.0.93 自定义层间剪力
10.0.94 基底剪力
10.0.95 位移时程
10.0.96 滞回曲线
10.0.97 能量图
10.0.98 截面切割
10.0.99 节点位移
10.0.100 分组结果
10.0.101 损伤
10.0.102 钢筋塑性应变
10.0.103 钢材塑性应变
10.0.104 单元性能
10.0.105 构件性能
10.0.106 实时模态
10.0.107 减隔震装置
10.0.108 PMM曲线
10.0.109 构件内力
10.0.110 构件组内力
第11章 静力结果
11.0.111 重新统计
11.0.112 工况包络
11.0.113 加载曲线
11.0.114 静力推覆曲线
11.0.115 节点位移
11.0.116 钢材应力应变
11.0.117 钢筋塑性应变
11.0.118 损伤
11.0.119 分组结果
11.0.120 单元性能
11.0.121 构件性能
11.0.122 构件内力
11.0.123 构件组内力
第12章 设计报告
12.0.124 数据文件
12.0.125 综合报告
12.0.126 配筋计算
12.0.127 配筋显示
12.0.128 性能验算
12.0.129 正截面验算
12.0.130 抗剪承载力验算
12.0.131 抗剪截面验算
12.0.132 偏拉验算
12.0.133 轴压验算
12.0.134 构件位移角
12.0.135 其他指标
第13章 选项
13.0.136 构件模式
13.0.137 显示/隐藏
13.0.138 楼层显示
13.0.139 系统参数
13.0.140 清除标注
13.0.141 字体缩放
13.0.142 平面文字
13.0.143 属性
13.0.144 编号
13.0.145 三维视图
13.0.146 断面图
13.0.147 视图变换
13.0.148 图形旋转
13.0.149 图形移动
第14章 培训教程
14.0.150 修改几何结构
14.0.151 统一设置模型参数
14.0.152 生成剪力墙边缘构件
14.0.153 设置施工模拟加载
14.0.154 划分有限元网格
14.0.155 初始模态分析
14.0.156 最大频率分析
14.0.157 竖向加载分析
14.0.158 选择地震动
14.0.159 动力时程分析
14.0.160 层间位移角
14.0.161 层间剪力
14.0.162 倾覆力矩
14.0.163 基底剪力
14.0.164 节点位移
14.0.165 数据文件
14.0.166 图形结果
14.0.167 模型整体特征对比
14.0.168 楼层反应对比
14.0.169 损伤反应对比
第15章 软件分析技术条件
15.0.170 项目定义
15.0.171 截面定义
15.0.172 配筋
15.0.173 剖分纤维
15.0.174 几何构造关系
15.0.175 自动生成边缘构件
15.0.176 跨层竖向构件连接算法
15.0.177 层内组合墙连接算法
15.0.178 Delauney三角形网格自动剖分
15.0.179 四边形和三角形网格自动剖分步骤
15.0.180 混凝土一维本构关系
15.0.181 钢筋一维本构关系
15.0.182 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
15.0.183 钢材二维本构关系
15.0.184 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
15.0.185 砌体材料
15.0.186 剪切非线性
15.0.187 梁单元
15.0.188 杆单元
15.0.189 壳单元
15.0.190 速度型阻尼器
15.0.191 位移型阻尼器
15.0.192 自定义阻尼器
15.0.193 隔震支座
15.0.194 三向耦合隔震支座
15.0.195 防屈曲支撑
15.0.196 Wen模型
15.0.197 线性弹簧
15.0.198 拉索
15.0.199 钩
15.0.200 间隙
15.0.201 摩擦摆支座
15.0.202 有限元单元类型设置
15.0.203 积分方案
15.0.204 分析基本假定
15.0.205 计算流程
15.0.206 模态分析
15.0.207 分施工阶段进行竖向荷载加载
15.0.208 竖向荷载的找平
15.0.209 显式时程分析
15.0.210 振型阻尼
15.0.211 简化振型阻尼
15.0.212 显式时程分析中的应变计算及大位移效应
15.0.213 隐式时程分析
15.0.214 能量
15.0.215 迭代求解器
15.0.216 传统的算法
15.0.217 改进后的竖向加载算法
15.0.218 直接求解器
15.0.219 初始缺陷
15.0.220 风荷载计算
15.0.221 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
15.0.222 构件内力和配筋
15.0.223 推覆分析性能点查找方法
15.0.224 PMM曲线计算
15.0.225 隔墙等效斜撑宽度计算方法
第16章 附录一 参数说明
第17章 附录二 工具栏功能说明
第18章 附录三 快捷键说明
第19章 结束语